中国•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
为促进徐州及淮海经济区清洁能源领域政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主办,江苏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电学院、徐州市科技局和云龙区科技镇长团共同承办的 “中国•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将于2014年11月7-9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会议邀请包括杰青、973和863首席在内的国内外能源材料领域二十余位知名学者与会进行学术交流。会议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发展、新应用”的主题进行研讨,以达到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的,并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奠定基础。热忱欢迎徐州广大高校师生和企业研发人员参加本次论坛,交流最新的产学研成果。
中国·徐州清洁能源材料论坛
日程安排表
(2014年11月7-9日)
11月7日(周五) | |
全天 | 与会专家抵达徐州 |
11月8日(周六) | |
会议地点:江苏师范大学重点实验室报告厅 | |
8:30-8:50 | 开幕式:江苏师范大学校领导致辞 主持人:徐州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超教授 |
上午 | |
主持人:刘天西教授复旦大学,杰青 | |
8:50-9:20 | 报告1 郭玉国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化学所 题目:高效稳定的纳微结构锂电池电极材料研究 |
9:20-9:50 | 报告2 吴宇平教授复旦大学 题目:锂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 |
9:50-10:20 | 报告3 王兆翔研究员中科院物理所 题目:对材料基因组计划的认识与实践 |
主持人:高学平研究员南开大学 | |
10:30-11:00 | 报告4 朱瑞教授北京大学 题目: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电子收集界面的优化研究 |
11:00-11:30 | 报告5 张袁健教授东南大学 题目:富碳材料结构调控与在分析能源领域的应用 |
11:30-12:00 | 报告6 曹安民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化学所 题目:正极材料表面纳米包覆层的控制与性能优化 |
下午 | |
主持人:强颖怀教授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 | |
14:30-15:00 | 报告7 高学平研究员南开大学 题目:新型二次电池研究 |
15:00-15:30 | 报告8:刘兆平研究员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题目:石墨烯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 |
15:30-16:00 | 报告9 丁书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题目:多尺度纳米结构碳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锂离子存储 |
主持人:钟胜奎教授苏州大学,钢铁学院副院长 | |
16:10-16:40 | 报告10 林展教授浙江大学 题目:全固态锂硫电池的设计和应用 |
16:40-17:10 | 报告11 季恒星教授中国科技大学 题目:用于电化学储能的新型碳材料 |
17:10-17:40 | 报告12 郗凯博士剑桥大学 题目:高比能硫基复合正极材料的构建和应用 |
17:40-17:50 | 闭幕 |
11月9日(周日) | |
上午 | 会后交流 |
下午 | 专家离徐 |
报告人简介
郭玉国 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郭玉国研究员,现工作于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博士生导师,“杰青”,中科院化学所“引进国外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2001年师从于中科院化学所白春礼院士和万立骏研究员,于2004年获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Joachim Maier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07年加入德国马普协会纳米能源化学重大项目任项目研究员,从事纳米能源材料与纳米固态离子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06年12月入选化学所“引进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加入中科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先后主持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和企业横向项目。近年来系统开展了锂离子电池和下一代高比能金属锂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的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制备与性能研究,研制出多种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和锂硫电池电极材料,实现了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在Nature Mater.(1篇)、Acc. Chem. Res.(1篇)、J. Am. Chem. Soc.(8篇)、Angew. Chem. Int. Ed. (4篇)、Adv. Mater.(18篇)、Adv. Energy Mater.(3篇)、Adv. Funct. Mater.(4篇)、NPG Asia Mater.(2篇)、Energy Environ. Sci.(4篇)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并著有英文专著章节(1章)。发表论文被他人SCI引用7600多次,单篇他引最高超过600次,目前SCI上的H-index为43。申请国际PCT发明专利8项,中国发明专利36项,已获授权15项,成果转化1项。获得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20余次。
郭玉国研究员目前学术任职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委员和“化学电源”领域召集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ChemElectroChem、Nano Research的编委和《中国科学:化学》的青年编委。并获得了国际电化学委员会2014 ISE Tajima奖(2014)、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亚洲化学学会联合会(Federation of Asian Chemical Societies)杰出青年化学家奖(2013)、IUPAC江教授新材料奖(2013)、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8)、中国电化学会青年奖(2011)、首届“SCOPUS寻找未来科学之星”纳米科学领域金奖(2009)、美国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 Review》“全球杰出青年创新家TR35”(2011)、美国国家地理新兴探索者(The National Geographic Emerging Explorers)(2012)、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科技成果转化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1)、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2)等一系列奖项。
吴宇平教授,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杰青
报告人简介:吴宇平教授,复旦大学化学系新能源与材料实验室。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和德国开姆尼兹工业大学(洪堡学者)工作各2年时间,2003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复旦大学。2003年获复旦大学 “世纪之星”,2004年7月获上海市科委“启明星”,2008年11月日本学术振兴会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9月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跟踪)”。
已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220余篇文章,包括《纳米快报》、《科学报道》(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刊物)、《德国应用化学》、《材料科学进展》、《能源与环境科学》,其中IF>5的刊物上发表了70余篇文章,H-index为42。编写锂离子电池方面的专著5本,被我国的博士论文和优秀硕士论文引用1300多次,译著1本,出版4章节英文和2章节中文。授权发明专利19项,在国内国际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主题报告、邀请报告60余次,在美国、日本、德国等海外高校、研究所和公司作邀请讲座40多次。自2006年起,担任IUP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vel Materials and their Synthesis (NMS)国际会议的共同主席。
王兆翔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北京物理所,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王兆翔研究员,1963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1998年在中科院物理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先后在日本三重(Mie)大学、英国University of St.Andrews和美国University of Michigan做博士后研究。2000年7月回物理所工作至今。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先进二次电池材料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中的“材料的多尺度设计与非常规制备”课题(2015CB2251100)、国家“十二五”“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目前发表SCI论文150余篇。
朱瑞教授,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朱瑞研究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1999-2003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完成本科学业。2003-2007年,于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完成博士学业,从事高效有机光电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于2005-2007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从事有机/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2007-2009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从事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等研究工作。2009-2012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展开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包括:高效有机聚合物光伏器件的研究、高性能金属纳米线透明电极的研究及应用、溶液法制备铜铟镓硒薄膜光伏电池窗体层的研究、高效透明有机光伏器件的研究。2013年,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团队主要定位于开展与新能源相关的研究工作。目前,担任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973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近年来,在《Nature Photonic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次数超过2000次,H-index为23。正在申请美国专利7项,中国专利1项,已授权中国专利1项。多家著名学术杂志、电台、电视台等都曾对相关研究工作进行过高度评价,包括《Science》、《Materials Today》、《Technology Review》、《Time》、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洛杉矶及南加州新闻5频道(KTLA-Channel 5)、洛杉矶时报、《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C&EN)等等。其中,《Science》曾对相关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美国化学会(ACS)曾将相关研究工作选为“Breakthrough Science”(科学突破)加以报道。美国《时代》杂志网站也曾对相关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张袁健教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张袁健,1998 -2007年先后在南京大学(NJU)强化部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CIAC, CAS)学习获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2年先后在德国马普胶体界面研究所(MPI-KG)和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NIMS)国际青年科学家中心(ICYS)从事科研任博士后和ICYS研究员,2012年起受聘于东南大学(SEU)化学化工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组部、日本学术振兴会等相关基金项目8项。
以分析化学和绿色能源等应用为导向,利用电化学和光谱等技术对氮化碳聚合物、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富碳功能材料的化学制备、电子结构调控、表面性质改性、分子界面组装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它们在光电转换、(光)电化学催化、电化学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已在J. Am.Chem. Soc、Angew. Chem.Int. Ed.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IF>5的论文20余篇,5次选为杂志封面特征论文。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所发表论文被Chem. Rev.等国际著名SCI期刊论文正面引用或大篇幅图文并茂重点介绍2000余次。
曹安民 研究员,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2006年6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毕业。2007年1月-2010年5月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化学工程系Prof. Gӧtz Veser处做博士后,从事与超稳定纳米结构的调控相关的课题,致力于复合纳米结构的设计及其应用性能的探讨。2010年6月-2012年2月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做博士后,从事车用电池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性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应用。2012年4月入选中科院化学所“引进杰出青年人才计划”,加入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代表性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著名杂志上。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及成员参与了863、973等多项研究工作。
高学平 研究员,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高学平研究员,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分别于1987、1990和1995年在南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研究员,2001年被选聘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日本东京工学院大学(1997.5-1999.3)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2001.6-9)、悉尼大学(2004.10) 和昆士兰理工大学(2006.8)进行访问研究。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研究工作主要为新能源材料与化学电源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持国家973计划"新型高性能二次电池的基础研究(2015CB2251100)"的课题任务(课题负责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100余篇SCI收录论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Chem. Int. Ed., Energy Environ. Sci.和Adv. Energy Mater.等期刊上,论文共被SCI他人引用6000余次,H-index为45。其中有14篇论文入选ESI近十年高引用论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曾获得2003年度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R1)和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R6)。
刘兆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刘兆平,1976年4月出生,1998年大学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2001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4-2008年先后于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和纽约州立大学滨汉顿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9月,加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13年4月,组建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担任实验室主任。刘兆平带领团队实现从新材料基础研究到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研发的跨界转型,努力推进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2011-2013年,连续实现磷酸铁锂、石墨烯以及高温型锰酸锂产业化技术成果的转移。至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先后获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海外人才创业特别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宁波市优秀留学人才奖和第四届中科院上海分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宁波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以及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
丁书江教授,西安交通大学
报告人简介:丁书江教授,1978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交大"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2014年5月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年入选),交大“青年教师跟踪项目”(2014年入选)。主要从事空心结构、介孔结构、纳米片结构与无定型碳、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 Mater., Chem. Mater.,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Nanoscale等期刊上,其中9篇论文入选“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高被引论文,并担任多个著名国际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博士点基金、陕西省基金等.
林展 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2003年7月获得合肥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赴美留学,并于2010年5月获得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北卡州立大学从事短期研究工作,以及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从事储能材料领域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全职回到浙江大学工作。Energy Environ. Sci.,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并申请美国专利3项,研究成果被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行SCI他引大于1200次,H-index为18。
季恒星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报告人简介:季恒星,1980年生于安徽淮南,2003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取得应用化学学士学位,200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取得化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2010年9月在德国莱布尼茨固态与材料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2010年9月-2013年7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8月起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绩和创新成果集中在新型纳米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质和电化学储能原理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构筑碳材料纳米结构,利用材料的维度、尺寸等特征研究材料的离子、电子存储与输运性质,研究电极结构以及电极-电解液固/液面结构对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这两种电化学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影响,探索材料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迄今为止共发表ISI收录论文33篇。近年来作为第一作者或通信联系人在Nature Commun.(1篇)、Sci. Rep. (1篇), Adv. Mater. (5篇)、Nano Lett.(2篇)、ACS Nano(1篇)、Energy Environ. Sci.(1篇)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到目前为止,这些论文共被他人引用980余次,H-index为18。多次受邀在重要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并作为分会召集人(共四人)参与组织美国材料学会2014年秋季会议。
郗凯 博士,剑桥大学
报告人简介:郗凯,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博士,应用化学专业硕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士。英国化学会会员,美国材料学会会员,旅英中国学人化学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员,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特邀审稿人。曾与诺基亚剑桥研究中心和剑桥二氧化碳捕捉公司(Cambridge Carbon Capture Ltd)开展合作研究;早年曾在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习。拥有8年新能源材料研发经验,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能锂硫电池,安全绿色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光电转换器件。作为研究骨干参与欧盟科学研究委员会(ERC),英国工程与自然工程研究理事会(EPSRC)计划。已发表国际SCI论文十多篇,申请欧洲专利中国专利多项,并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中作报告和讲座。2014年,获得唐宁学院创业奖(Downing College Enterprise);2013年,获得陶氏化学可持续发展创新奖(Dow Sustainability Innovation Student Challenge Award);2011年,剑桥大学Homerton学院研究奖学金(Homerton College Research Grand);2010-2012年,剑桥大学海外学生奖学金(Cambridge Overseas Trust)。2012年,与剑桥团队共同创立CamBattery (英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申请欧洲专利),致力于高能锂硫二次电池的商业化。团队于2012年中获得由“剑桥大学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创业大赛最高奖,公司“CamBattery”荣获年度科技类最高创业称号(Technology Start up of the Year)。于2012年底获得“全英学联2012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高科技创新组”一等奖,并受邀接受央视采访。2012年,以创新团队领队身份出席中国留学生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