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海报

3月31日 黄岭教授学术报告(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发布者:张永伟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黄岭 教授 新疆大学

报告题目:抗热猝发光

报告时间:20250331日(周一)下午3:30-4:00

报告地点: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11会议室

主办单位: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 

报告人简介

黄岭,新疆大学二级教授,博导。2001年于南京大学获得无机化学博士学位,2001-2008年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西北大学以及康宁公司总部从事纳米材料的排列与组装的研究,2009年开始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职副教授,2012年底回国加入南京工业大学,先后获批2012年度江苏特聘教授(5/50),2019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21年开始任职于新疆大学化学学院、碳基能源资源化学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迄今已在Nature, Science,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gn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Chem. Rev., Chem. Soc. Rev. 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报告摘要:

热猝灭自发光被发现以来就一直互相纠缠,而且对能量转换效率相对较低的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进一步应用的限制更为严重。多种策略被用来实现抗热猝上转换发光,比如通过将上转换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物脱附来减少吸附物对发光的吸收进而使得发光变强,通过晶体内部的缺陷提供能量补偿,选择具有刚性框架结构的主体材料,以及选用具有热布居能级的发光离子通过损失较低能级的发光而实现较高能级的发光热增强等。但它们要么受限于纳米材料,要么不具有普适性。在此汇报我们在解决抗热猝上转换发光(或者发光热增强)方面的设计原理与应用,比如弗伦克尔缺陷辅助上转换发光,依靠具有正热膨胀/负热膨胀性能的核/壳纳米结构在高温下产生的巨大压力而抑制主体材料中的多声子弛豫过程,从而使得更多的能量用于发光。